
向着公益出发,虽已经是老兵,但激动和兴奋与初次并无不同。凌晨六点,橘黄的灯光下,日日常见的文晖大桥也显得更加亲切柔和。龙之游,暂别!

受到丽江雨露民间公益组织兄弟姐妹们的热情接待!

丽江古城,到处洋溢着浪漫风情。

想到此行的目的,心底充满希望,只要有爱同行,不管冬天多难熬,春暖花开终将来临!

连夜奋斗,为孩子们准备好了新的旗杆,新的篮球框,新的帽子、手套、围巾,新的羽绒服羽绒裤,大米,油等等,看看成果,内心无比满足。

山路崎岖,坐在载满物资的货车里摇摇晃晃,左手边经常发生山体滑坡,右手边就是几十米的悬崖,提心吊胆一路,还好有惊无险。

给孩子们送粮食,请叫我女汉子
驱车五个多小时终于到达此次公益行的第一站——多毕河小学。

简陋的教室

多毕河小学位于山顶,只有两个年级一个老师,共19个学生。多毕河原先不叫多毕河,一九五几年的时候,这边的土匪占山为王,老百姓为了躲避匪兵所以称这里为躲兵河,后来被共产党给收拾了,改为现在的名字。
昨天是彝族的新年,今天年初一孩子们都放假了,一号开始重新返校,今天我们正好带着礼物来拜年,每个孩子都有围巾手套帽子衣服裤子,还有大米油。

一个棒棒糖都让孩子们分外珍惜。寒冷的冬天,孩子们衣衫单薄,有的还穿着凉拖鞋。志愿者们赶紧给孩子们发放新的棉衣。

作为一个母亲,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看到这些孩子,不禁分外怜惜。

能在新年穿上新衣服,孩子们都十分开心。

跟孩子们一起踢足球,好像自己也回到了童年。

离开学校,继续走访两户特别贫困的家庭。

家访途中,无论是企业家还是媒体人今天就只有一个统一的身份:志愿者,大家背着大米,油,面,衣服等物资徒步从山顶到山脚。
这是第一户人家妈妈睡的床

这是第一户人家女儿睡的床

这块空地就是爸爸晚上睡觉的地方,被褥什么都没有,房子是木屋四面透风,总之我无法想象这么冷的天这么多的日夜是怎么度过的。

第二户人家是一个82岁的老奶奶。老奶奶的家是一个不到十平方的木屋,屋里什么也没有,和她儿子住那里,当志愿者把奶奶扶出屋子的时候戳中了所有人的泪点,佝偻的腰,脚干比我的小手臂还要细,颤抖的迈着小步,身上的衣服是编织袋,脚上鞋子是一块布用熟料绑着的,这是真正的衣不蔽体。我给她穿鞋袜裤子才知道她整个身体都萎缩了,身上除了骨头什么都没有,真正的皮包骨,听说她们家在改革开放后就杜绝了跟外界的一切联系。

志愿者说奶奶一整天没吃东西了,大家开火打着手机给老奶奶烧了一大锅热气腾腾的面条。灶头熏的人一把鼻涕一把泪,正好释放心酸的感情,我们来了,我们走了,过客匆匆,遗憾只能为他们的生活得到短暂的改善。

忙活半天摸黑下山,好在有手机照明,到九点多才吃到今天的第二顿饭,虽然一天下来累的要死,但觉得此行值啦!

晚上住在村民家中,恰逢彝族人过年,她们已经把家里最好的床铺给我们,我们八个女人一房间,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和衣而眠,屋里四下透风,半夜被冻醒。

五点钟鸡鸭鹅就开始叫早了,手机没有信号没有网络,隔绝了与外界的联系,然而纯粹的生活也能使人感到简单的快乐。

向优秀的企业家朋友和丽江雨露公益组织的伙伴们致敬,也许此行运输所耗去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远远超出了物资本身的价值,可能除了我们也会有别人来做同样的事情,但那又怎样呢,至少我们来了,也幸好我们来了,亲身经历的付出,让爱心毫无保留,一路坚持到底,为我们自己点赞!

29日一大早,翻山越岭开往此行第二站坪山村小学。

为孩子们竖起了新的旗杆

孩子们很少看到手机,好奇的查看照片中的自己。

为孩子们发放新的棉衣、围巾等

炉子依旧烟熏火燎,但已掌握生火的诀窍、熟练地切肉、炒菜,渐渐开始适应在艰苦简陋的条件下煮一顿美味的饭菜。

看着孩子们狼吞虎咽,欣慰的同时又感觉十分心酸。

第二天走访此行第三所学校——沈家村学校,学校海拔四千多米,王老师是村里唯一一个老师,每天带着孩子们走山路2个多小时到学校上课,每月拿着600元的工资在这坚守了整整十年。

海拔四千多米、这边已经很冷了,送去了过冬的衣服、还有大米、很辛苦、但是看到他们可爱的笑容、一切的苦与累都值得、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让生命充满阳光、充满正能量。

黄大厨继续给孩子们烧饭

给孩子们烧饭,陪孩子们玩游戏,玩的太high开始有高原反应,午饭也吃不下,虽然身体不舒服但心里却很开心。

不管是扛米、拎肉的时候像个女汉子,还是一起做游戏是快乐的像个孩子,如此简单纯粹的幸福和满足是多少金钱也换不来的。有时候不禁在想,我们做公益,到底是我们帮助孩子多一点,还是他们能给予我们的救赎多一点。

当你觉得生活一团糟或者缺少欢乐的时候可以多试试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为他人也为自己!

晚上夜宿泸沽湖畔。1号早上,开了五个小时的车到永宁坪乡。这里物产丰富,却因地处偏僻,难以实现其经济价值。和当地毛书记交流后告诉他,我们愿意把这些丰富的土特产放到龙之游APP的龙珠商城上推广,让更多的人吃到好东西,也让当地村民有更好的收益。

在晚饭点的时候志愿者们吃到了特别的午餐,一帮人蹲在地上围成一圈,炭烤的鸡翅,烤土豆配老干妈,还有深山的老巢蜂蜜,别有一番滋味!

今天,早早吃过中饭,前往此行的最后一所学校——西川乡菜黑地小学。学校坐落在公路边上,相比之前几所学校来说,这里的情况好一点点,但也只是一点点。学校有四个年级,共39名学生,只有两位老师。

教室里有了图书架,但是课桌还是破破烂烂的。

孩子们收到新的衣服、围巾、手套等等,这下可以温暖的过冬啦。

明天就要返回,虽然也很想念自己的一双儿女,但一想到此行即将结束,心里也是诸多不舍,放不下这些身处苦难而不自知的孩子,舍不得这些心怀感恩的纯真笑容。

未来还很长,愿更多的爱心人士和企业加入到公益事业中来,一起守护山区孩子的美好明天!
